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不練琴的孩子

當你讓你的孩子學習樂器,當然是冀望孩子能學有所成,做個「小莫札特」吧!若你的孩子對學習充滿興趣,每天都勤奮認真練習,恭喜你!你的「小莫札特」計劃有機會夢想成真;但若然的孩子連打開樂器練習給你看的表面功夫也懶得做的話,那真究令人心灰意懶。導致這結果的原因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缺乏動機:即鼓勵他們努力練習的誘因不足;二是缺乏危機:即迫使他們非練不可的壓力不夠。最近參看了一篇外國的教學文章,介紹了兩個讓不練琴的孩子練習的方法,現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個方法並不是怎樣令他們練得多一點,而是讓他們練得「聰明」一點。你可以叫他們嘗試練習十分鐘而讓導師相信你是練習了至少30分鐘,這種「走精面」的學習方法通常都較為受落,因為他們外因自己練習較少而達到同樣效果感到自豪,而孩子亦會因進步(其實是小許而已)而得到讚賞,這令他們有更大的動機去做得更好,練得更多。
孩子們很喜歡練習自己已練得很流暢的樂曲或樂曲部分,因為聽來流暢悅耳,練起來也舒服。但是這一種避重就輕的方法局限了孩子的進步,一首本以熟練的樂曲或樂句練上一百遍也不及把不熟練及有難度的地方練十遍來得有效。所以,第二個鼓勵他們練習的方法就是原本要求練習十五分鐘的樂曲改為只要練習五分鐘的困難部分,這種方法能令他們克服一些自己不擅長的地方,練習的成效亦更顯著。
這兩個方法的可取之處在於比較貼近孩子的立場,以他們的角度出發去鼓勵,亦拉近了家長與孩子於音樂學習上的距離。而對於一些「受軟不受硬」的小朋友,那則要用多些表演、考試或比賽而令他們有迫在眉睫,非練不可的壓力。所謂「知恥近乎勇」,知道自己水平不夠而勤加練習,仍是會有可人收穫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